「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
科技导报社怎么样?简介:科技导报社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事业单位、重要学术出版单位,是一家主要承担出版学术刊物、组织学术活动评选、编辑论文文集、组织学术会议、编制科普挂图、宣传科技知识、开展学术研究等任务的学术性出版机构;目前主办或组织编辑的学术出版物包括:《科技导报》(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半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双月刊),以及《学科发展蓝皮书》(每年一卷)。 注册资本:60万人民币

简介:科技导报社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事业单位、重要学术出版单位,是一家主要承担出版学术刊物、组织学术活动评选、编辑论文文集、组织学术会议、编制科普挂图、宣传科技知识、开展学术研究等任务的学术性出版机构;目前主办或组织编辑的学术出版物包括:《科技导报》(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半月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双月刊),以及《学科发展蓝皮书》(每年一卷)。 注册资本:60万人民币

为什么说中国期刊还得补课?首部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发布——要“配得上”科技发展水平 中国期刊还得补课本报记者 操秀英 翟冬冬“虽然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尺度,但我有信心中国能办出《自然》《科学》那样的杂志。”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信心满满。尽管担任《科学通报(英文版)》主编才一个月,但过去一段时间,王恩哥一直关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并担任《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1月2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首部反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蓝皮书。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达5020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几天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出版物总数量最多的国家。到底有多少?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5020种。出版语言以汉语占绝对多数。其中,英文期刊数量仅占6.02%。在载文量与影响力方面,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1—2016年所收录1200种期刊的刊均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这些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则总体呈小幅上升态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近年来呈加速发展态势,基于WoS和Scopus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近年来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刊均载文量则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期刊“小而散” 无法吸引国内优秀论文中国科技界有个颇为尴尬的现象屡屡被提及:中国科学家不愿将科技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蓝皮书的数据更为全面:十年间,中国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影响力为5.86%,是同期中国全部论文影响力12.8的45%,国内期刊影响力不如中国整体作者发表的影响力高。“这显示出中国SCI收录期刊论文产出规模和影响力还相对较低,和我们自身来比也相对较低。”王恩哥说。此外,2007—2016年中国机构在SCI收录中国期刊发表论文数仅占中国SCI论文总数的9%。王恩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作者把大部分优秀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国际优秀学术期刊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独到的传播渠道和受众,中国科技工作者把优秀论文投出去无可厚非,要承认这个事实。”王恩哥坦陈,“很遗憾,我年轻时也没有几篇论文是发在国内期刊的,现在我有了更多时间,也有责任去给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这是我担任主编的唯一原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总结道,我国科技期刊与世界一流期刊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世界范围内的前沿问题、重大科学问题把控力不够,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弱,相对于我国的科研投入和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出版能力和管理水平与之都不相匹配。能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小而散”的一个数字是,5020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共有3232个,出版单位更多达4381个。“我们的对手是《自然》《科学》”专家们都认为,中国科技期刊迎来了战略发展期,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拥有一批能在全世界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如何行动?宋军提出,要对标国际知名期刊,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正确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改革学术成果评价,营造促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王恩哥、高福等杂志主编从自身经历发表了具体看法。王恩哥说,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在中国出版英文期刊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所以未来科技期刊的重点还是中文刊物,可以采用中英文摘要的形式来方便同行关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则认为,信息技术为克服语言障碍提供了极大便利,“语言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他举例道:“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光:科学与应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细胞研究》这两份刊物的主编、评审人都具有国际视野,这两本杂志的排名很快就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特别强调:“我不主张赔钱去做任何杂志。”在他看来,起步阶段的支持是必要的,但长远发展需交由市场。提及他担任主编的《科学通报(中文版)》的竞争对手,高福高调表示:“当然是《自然》《科学》。”如何竞争?“向对手学习,一方面要抓原创性文章,一方面要做科普。”他说,他和副主编、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刘忠范院士带头将自己团队的创新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吸引国内优秀论文也有个过程,我们既要诗和远方,也要认清现实,慢慢来”。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则表示,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

首部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发布——要“配得上”科技发展水平 中国期刊还得补课本报记者 操秀英 翟冬冬“虽然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尺度,但我有信心中国能办出《自然》《科学》那样的杂志。”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信心满满。尽管担任《科学通报(英文版)》主编才一个月,但过去一段时间,王恩哥一直关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并担任《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1月2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首部反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蓝皮书。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达5020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几天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出版物总数量最多的国家。到底有多少?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5020种。出版语言以汉语占绝对多数。其中,英文期刊数量仅占6.02%。在载文量与影响力方面,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1—2016年所收录1200种期刊的刊均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这些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则总体呈小幅上升态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近年来呈加速发展态势,基于WoS和Scopus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近年来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刊均载文量则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期刊“小而散” 无法吸引国内优秀论文中国科技界有个颇为尴尬的现象屡屡被提及:中国科学家不愿将科技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蓝皮书的数据更为全面:十年间,中国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影响力为5.86%,是同期中国全部论文影响力12.8的45%,国内期刊影响力不如中国整体作者发表的影响力高。“这显示出中国SCI收录期刊论文产出规模和影响力还相对较低,和我们自身来比也相对较低。”王恩哥说。此外,2007—2016年中国机构在SCI收录中国期刊发表论文数仅占中国SCI论文总数的9%。王恩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作者把大部分优秀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上。“国际优秀学术期刊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独到的传播渠道和受众,中国科技工作者把优秀论文投出去无可厚非,要承认这个事实。”王恩哥坦陈,“很遗憾,我年轻时也没有几篇论文是发在国内期刊的,现在我有了更多时间,也有责任去给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这是我担任主编的唯一原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总结道,我国科技期刊与世界一流期刊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世界范围内的前沿问题、重大科学问题把控力不够,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弱,相对于我国的科研投入和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出版能力和管理水平与之都不相匹配。能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小而散”的一个数字是,5020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共有3232个,出版单位更多达4381个。“我们的对手是《自然》《科学》”专家们都认为,中国科技期刊迎来了战略发展期,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拥有一批能在全世界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如何行动?宋军提出,要对标国际知名期刊,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正确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改革学术成果评价,营造促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王恩哥、高福等杂志主编从自身经历发表了具体看法。王恩哥说,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在中国出版英文期刊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所以未来科技期刊的重点还是中文刊物,可以采用中英文摘要的形式来方便同行关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则认为,信息技术为克服语言障碍提供了极大便利,“语言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他举例道:“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光:科学与应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细胞研究》这两份刊物的主编、评审人都具有国际视野,这两本杂志的排名很快就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特别强调:“我不主张赔钱去做任何杂志。”在他看来,起步阶段的支持是必要的,但长远发展需交由市场。提及他担任主编的《科学通报(中文版)》的竞争对手,高福高调表示:“当然是《自然》《科学》。”如何竞争?“向对手学习,一方面要抓原创性文章,一方面要做科普。”他说,他和副主编、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刘忠范院士带头将自己团队的创新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吸引国内优秀论文也有个过程,我们既要诗和远方,也要认清现实,慢慢来”。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则表示,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

任胜利的《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编审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自参加科技编辑工作以来, 先后在Science(英国科学杂志), Nature(自然),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 《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 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 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 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个人博客: 任胜利的编辑之家(科学网)主要论文[1]任胜利.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357~[2]任胜利.2005年度IS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8):F0002~[3]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34~[4]任胜利 林佳莉.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J].编辑学报,2006,18(5):398~[5]任胜利 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6]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7]贺德方 乔晓东 曾建勋 屈海燕 任胜利 方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支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79~[8]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9]莫京 任胜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55~[10]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1]任胜利.科技英语的文体与表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4):F002~[12]任胜利.正文的架构与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3):F002~[13]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F002~[14]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2~[15]任胜利.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3~[16]张建中 任胜利.病理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96~[17]任胜利 祖广安.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4):303~[18]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19]任胜利.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2):F002~[20]任胜利.科技论文的同行评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F002~主要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学出版社,2004年《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法]J. L. Lebrun,著;任胜利、莫京、安瑞,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任胜利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科技写作与交流》,科学出版社,任胜利,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自参加科技编辑工作以来, 先后在Science(英国科学杂志), Nature(自然),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 《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 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 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 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个人博客: 任胜利的编辑之家(科学网)主要论文[1]任胜利.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357~[2]任胜利.2005年度IS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8):F0002~[3]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34~[4]任胜利 林佳莉.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J].编辑学报,2006,18(5):398~[5]任胜利 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6]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7]贺德方 乔晓东 曾建勋 屈海燕 任胜利 方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支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79~[8]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9]莫京 任胜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55~[10]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1]任胜利.科技英语的文体与表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4):F002~[12]任胜利.正文的架构与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3):F002~[13]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F002~[14]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2~[15]任胜利.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3~[16]张建中 任胜利.病理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96~[17]任胜利 祖广安.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4):303~[18]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19]任胜利.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2):F002~[20]任胜利.科技论文的同行评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F002~主要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学出版社,2004年《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法]J. L. Lebrun,著;任胜利、莫京、安瑞,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任胜利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科技写作与交流》,科学出版社,任胜利,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病理蓝皮书是那本书是《学科发展蓝皮书》。《学科发展蓝皮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有关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全书共分综述篇、成果篇、学报分析篇三部分。综述篇反映了有关学科2001年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情况;成果篇为200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其他行业最高科技奖励的科技项目成果;论文篇为各全国性学会学报或其他学术期刊2001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观点的分析、概述。

是《学科发展蓝皮书》。《学科发展蓝皮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有关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全书共分综述篇、成果篇、学报分析篇三部分。综述篇反映了有关学科2001年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情况;成果篇为200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其他行业最高科技奖励的科技项目成果;论文篇为各全国性学会学报或其他学术期刊2001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观点的分析、概述。

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32卷6期3月(上)是什么时候发表的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32卷6期3月(上)是2022/3/28发表的。 2021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出炉了,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

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32卷6期3月(上)是2022/3/28发表的。 2021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出炉了,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